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,必须从生理、心理、行为等方面来分析:
心理的“正常”和“异常”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和绝对的界限,一般认为,人的心理及行为是一个由“正常”逐渐向“异常”、由量变到质变,并且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连续过程。因此,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问题,即人的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,只是程度不同而已。
(1)心理困扰。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、应激问题、人际关系问题等。
(2)心理障碍。主要是指神经症、人格异常和性心理障碍等轻度心理失调。
(3)精神病。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,丧失自知力,不能应付正常生活,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。
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,既有遗传和生理因素,又有心理、社会和环境因素。心理问题主要源自各种心理冲突,有个人的原因,也有家庭、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原因,也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突发性事件所致。
心理治疗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心理障碍者,如神经症、人格障碍、性变态等,帮助求询者消除精神症状、改变病态行为并重整人格。大学心理咨询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人格健全的学生,着重处理大学生在人际关系、学习成才、恋爱交友、成长择业等方面的适应与发展问题。
4、严重不良的家庭成长环境,如家庭破裂、缺乏温暖关爱者
是指在某些长期存在的精神因素的作用下,引起脑机能活动过度紧张,从而使神经精神活动能力减弱。如由于学业负担过重,有些学生长期用脑过度,就容易导致神经衰弱。
主要有:情感控制能力差、情绪反应强烈、注意力涣散、记忆力下降、工作效率低、睡眠困难、心悸、多汗、易疲劳等。
1.失眠、头痛、易疲劳,注意力不集中,学习和工作缺乏热情,情绪不稳,愁眉苦脸
2.怕脏,怕得病,怕说错话,怕别人看自己,或毫无原因的恐惧,或刻板仪式动作。
3.对人冷淡,躲避亲人,并怀敌意;或寡言少语,好独自呆坐,或无目的漫游,生活懒散,不守纪律;性格反常,无故发脾气,敏感多疑,自语自笑。
4.老是感觉自己的形体变样了,过度地照镜子,好打扮;怀疑自己不健康,反复看医生。
(1)情绪障碍:抑郁:总是高兴不起来,情绪低落。焦虑:忐忑不安,总觉得有好多事要做,要尽快干完,不能轻松。强迫:总爱反复检查、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,为此又十分苦恼。情绪压抑、易爆发或内隐,情绪经常困扰在某一方面。敏感多虑、注意力涣散、做事效率低、为难情绪加重。
(2)行为障碍:注意力不能集中、学不进去、爱走神、记忆下降、大脑“不听使唤”;社会退缩:与同学交往减少、不愿交往、不爱运动、对事情提不起精神。
(3)生理功能障碍:身体容易疲劳、入睡困难或易觉醒、腰酸背痛、心悸、乏力。进行医学检查时却无结果。